最近一阵子,微软血腥裁员的新闻热度一直居高不下。
从5月13日开始,微软开始启动了约6000人的裁员计划,裁员规模约占其员工总数的3%,是该公司两年多来最大规模的减员行动。
当前微软正大力投入人工智能领域。此次裁员重创了这家科技巨头的总部所在地华盛顿州——微软已通知州政府官员将裁减雷德蒙德总部关联岗位1985个,其中多为软件工程和产品管理职位。
这波裁员,也切切实实影响到了无数普通的美国家庭。在裁员开启后不久,reddit上一篇与裁员有关的热帖就引起了热议。
“为微软工作了25年,我的丈夫却在生日当天收到解雇通知——而做出这一决定的,并非管理层,而是一套冰冷的算法。”
这位女士的丈夫是微软的前员工,没有撑过这一轮的裁员。
在帖子里她表示,她的丈夫为微软效力了25年。如今因为被电脑算法随机选中,他惨被裁员。上周五是他在微软工作的最后一天,正好是他48岁生日。
她的丈夫是一位自闭症患者,还患有多发性硬化症。


“他是我见过最沉默忠诚、才华横溢的人。25年来从未缺勤,极少请病假(即便生病也会在家工作),每周工作60小时以上。为了让有孩子的同事能回家团聚,他主动在圣诞节和感恩节值班。从不要求加薪升职——只是默默出现,解决那些看似无解的难题。”
“他因修复价值数百万美元的漏洞获得过奖项,指导过数百名同事,其中不少人已成为团队和部门领导。连历任CEO都记得他的名字。可如今,他被裁了——仅仅因为一张电子表格。”
“几个月前,他刚拿到25周年水晶纪念奖。现在,他正被大楼警卫护送着离开。”
“如果知道我在写这些,他一定会难为情。他向来以坚忍克制为荣,不愿引人注目。但我不能让他就这样离开,却无人知晓这个故事。”
“我不需要同情。我只想让世人知道:这个世界如何对待那些倾尽所有却沉默不语的人——他们始终如一地付出,从不奢求更多。”
她的分享引起了无数网友的共鸣和同情:
可悲的是,企业永远不明白自己因此失去了什么。像他这样的人,早已将公司的技术脉络、人员架构都刻进了骨髓。当这些行走的"知识库"被迫离开,取而代之的不过是廉价的应届生,或是远隔重洋的外包团队——而企业终将为此付出代价。

最可悲的是,这样的故事如今已屡见不鲜,它暴露出整个系统根深蒂固的腐朽。现代科技产业正是由您丈夫这样的人支撑起来的——他们能力超群、忠诚可靠,是默默解决问题的幕后英雄。他们不搞办公室政治,不会自我推销,不屑经营人脉,只是埋头工作。可当财务部门开始"优化成本"时,最先被牺牲的恰恰是这些人,因为电子表格永远无法量化忠诚的价值与经验的沉淀。

这就是为什么永远不该对任何公司效忠
人们总想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这其实是个误区。你真正需要做到的,是让自己贵到难以被替代。比如:成为那些令人头疼的政府法规领域的专家;精通那些早已过时的编程语言,或者能在关键时刻抛出晦涩但关键的行业冷知识。
而现实是,除非你在微软这样的巨头工作,大多数公司都会留下那些掌握着难以培训的行业深度认知和无法速成的专业技术能力的人,毕竟重新培养这样的人才,成本可比裁员补偿金高多了。

他把自己的生命、灵魂和全部个人时间都奉献给了公司,结果却被一台电脑解雇——甚至连最后一点尊严都被剥夺,连个真人来告知解雇理由都不配得到。真是让人摇头叹息。

人们很容易以为他如此付出是出于对公司的忠诚,但我想,他只是忠于自我罢了。他热爱自己的工作,并全身心投入其中——不为认可、赞美或回报,只因他就是这样的人:那种默默耕耘的人,"始终如一地付出,从不奢求更多"。
这世上确实存在这样的人,但你很难在领导岗位或聚光灯下找到他们。他们或许和其他人拿着同样的薪酬,但内心真正的满足,来自于知道自己把工作做到了极致。对他们而言,这便足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