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5 佐伊駐顏有術 一后配三皇 金塔變六塔 為什麼男不能在女後?

本期 YouTube 视频:https://youtu.be/pGPMo0XrKi8
今天的伊斯坦堡的愛呀索菲亞(Hagia Sofia 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大部分建於 6 世紀。愛呀索菲亞字面意思:神聖智慧。 1453年 奧斯曼蘇丹 穆罕默德二世 在位時,它被指定為清真寺。 於1935 年被土耳其共和國第一任總統凱末爾改建為博物館。
聖索菲亞大教堂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評定的世界文化遺產。在建成後近一千年的時間裡,它一直是整個基督教世界中最大的大教堂。東羅馬帝國皇帝 參加聖索菲亞大教堂 的所有盛大節慶及特殊活動,例如復活節、聖誕節、加冕典禮和婚禮。
聖索菲亞大教堂令人著迷的 不僅在於其令人驚嘆的建築設計,還在於它的鍍金、鍍銀、玻璃、赤土和彩石馬賽克,以及六層樓原有的天花板馬賽克。
1934年重新發現的佐伊馬賽克。
佐伊是康斯坦丁八世皇帝和妻子海倫娜的第二個孩子。 她的父親是個身材魁梧的男人—— “九英尺高” - 也很胖。 他喜歡食物並在公共場合大吃大喝,就像亨利八世一樣。
君士坦丁八世去世時沒有留下兒子。因此,拜占庭的皇位繼承依賴君士坦丁八世的一個女兒的婚姻。佐伊的妹妹西奧多拉拒絕與父親指定的阿格羅斯結婚,但佐伊同意了。當她嫁給阿格羅斯時,佐伊已經 50 歲了,仍然是處女。根據歷史學家的說法,佐伊和西奧多拉一生都在競爭。結婚後不久,佐伊強迫西奧多拉進入修道院。後來西奧多拉先後當過兩次女皇,活到78歲。那是另話。
佐伊因精於算計和痴迷於美麗而聞名,她的宮殿房間也是美容化妝品工作坊。在那裡配製藥膏藥水來保持美麗。非常了解佐伊的 邁克爾·普塞洛斯(Michael Psellos)曾詳細描述她 49 歲時的樣子:
「……自然……身材魁梧,雖然身高並不驚人。她的眼睛很大,距離很遠,眉毛很威嚴。她的鼻子近乎鷹鉤鼻。她有一頭金色的頭髮,皮膚白皙,容光煥發。你會清楚地看到她的四肢完美的輪廓。
和佐伊結婚後,阿格羅斯成為了皇帝。而佐伊卻愛上了小鮮肉馬夫麥可。 “一個身材勻稱的年輕人,臉上綻放著青春的白皙,如鮮花般清新,眼神清澈……臉頰紅潤”。
他們將阿格羅斯皇帝淹死在了浴缸裡。麥可隨後和佐伊成婚並成為麥可四世皇帝。大約7年後,麥可四世去世。經過騷亂,佐伊的第三任丈夫大帥哥莫諾馬霍斯成為君士坦丁九世皇帝。 佐伊的第三任丈夫長什麼樣兒? “美麗的奇蹟……比例如此恰到好處,造型如此和諧,在我們這個時代沒有人可以與他相比”。佐伊一生沒生孩子。
每次佐伊換夫,馬賽克的上其丈夫臉都會改變。有趣的是,佐伊和基督的臉也不是原來的臉。也許,藝術家希望他們在風格上看起來相似。早期學術界的猜測,當聖索菲亞大教堂的馬賽克中給佐伊的幾任丈夫換臉時,皇后也安排用更年輕的形象取代了她的臉。這幅馬賽克畫作很不尋常,因為有對所有三個人物的臉部以及帶有康斯坦丁名字的銘文都進行了多次修改的跡象。畢竟當佐伊與康斯坦丁九世結婚時,她已經六十四歲了。
最近的研究表明,即使在聖索菲亞大教堂馬賽克的第一階段,佐伊的臉和基督的臉都是根據她年輕時製作的現有馬賽克進行重新設計的,以便為後世呈現她的理想化形象。馬賽克的不斷修改佐證當時動盪的統治。
藍色清真寺
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 是土耳其的國家清真寺,建於蘇丹艾哈邁德一世統治時的1609年至1616年。
因其內壁貼了兩萬多塊藍色調的彩釉瓷磚,透過正中央圓頂的兩百六十扇窗戶的陽光照射,金藍交燦,而被稱為藍色清真寺。和其它清真寺一樣,藍色清真寺包含一個創建者的陵墓、一所伊斯蘭學校及一個收容所。藍色清真寺成為伊斯坦堡一個最受遊客歡迎的觀光勝地。
西元十五世紀起,鄂圖曼帝國把最著名的古老的聖索菲亞大教堂改造成了清真寺。然而改造不徹底,成了個東正教和伊斯蘭教的混合體,多少有些尷尬。 1609年,艾哈邁德一世命令在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對面建造一座能與聖索菲亞大教堂相媲美的大清真寺,壓倒東正教。花了七年時間造出了這座藍色清真寺,成為奧斯曼帝國時代建築和藝術的輝煌傑作。
據說藍色清真寺原來準備建造的時候,蘇丹說要建造一座純黃打造金宣禮塔的清真寺。傳話到了建築師那裡,就變成了”六個宣禮塔的清真寺”,因為土耳其語的黃金(altin)和六個(alti)發音相似。況且建造經費緊張,連瓷磚後來都用低質的,哪來的黃金造宣禮塔?於是就有了一座擁有六座宣禮塔的清真寺,有著驚人的視覺效果。工程完工後,蘇丹被指責無禮,因為麥加的先知清真寺是當時唯一擁有六座宣禮塔的清真寺。 蘇丹為解決這個問題,在後者加建了第七座宣禮塔,以表達尊重。
藍色清真寺的外觀是一大奇景,它是伊斯坦堡最大的圓頂建築,三十多座圓頂層層升高,向直徑達四十一公尺的中央圓頂(代表天堂和安拉的唯一性)聚攏,龐大而優雅。藍色清真寺的四周建有六座“宣禮塔”,是全世界唯一擁有六座高塔的清真寺,塔分三層,樸實無華,但夜晚在燈光的照映下,顯得旖旎萬分。
宣告禱告時刻的人得沿著狹窄的樓梯攀上宣禮塔喚拜(Adhan),每天五次。現今則使用擴音裝置,在舊城區可以清晰聽到喚拜,鄰近的清真寺也會重複喚拜。大群土耳其人及遊客會在日落時聚集在面向清真寺的公園,聆聽晚禱的呼喚。日落時,清真寺會顯得金光閃閃。
人們祈禱的場所,男人在中間,女人在外圍的小隔離區域。因為祈禱時必須跪下磕頭,如果女人後面有男人,磕頭時女人臀部會讓男人分心,所以女人必須要在隔離區域祈禱。這規定真是洞悉人性,想得可真周到啊。
牆上的牌匾寫著蘇丹(哈里發)的名字及古蘭經經文,大抵出自十七世紀書法家卡斯姆·古巴里。
本篤十六世的來訪及默禱
當本篤十六世訪問土耳其時,於2006年11月30日到訪藍色清真寺, 他是歷史上第二位到穆斯林宗教場所進行禮拜的教皇。他在藍色清真寺內面向麥加的方向,並作出穆斯林祈禱的姿態,進行默禱。
教宗“為此感謝神聖的上帝”,並說:“願信徒都篤信一個上帝,並且是忠實主內弟兄的見證人。”他認為土耳其“是東西方友誼及合作的橋樑”,並感謝土耳其人民在他來訪時所表達的“摯誠及慰問”,並“感到愛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