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uye

曾经共事的各个族裔的同事 Part 15

2)、野心勃勃的Kate

第一次见到Kate时,她还只是一个manager,小矬个儿,微胖,短发,没身材,小眼睛,单眼皮,长相平平,总穿着深色的职业装,深色的长裤,透着北方农村大妞那么股子劲,但千万别以貌取人,Kate可不一般。Kate在办公室很professional,不和任何中国人套近乎,这应该是Kate的明智之举。当然只要是中国人,圈子就这么大,还是总会有人与她接触的。据早年与她有过交集的人说,Kate原在北京IBM工作,结过婚,移民来北美后不久离婚。我有一次在华人超市遇见过她,她和她父母在购物,听她在那儿大呼小叫的。我自诩走南闯北,什么方言、口音都能听个七七八八,但她当时说的方言,我还真没太大把握,肯定是华北地区的,但哪个省,不好说。

Kate英文很流利,在上面领导开会时,勇于发言,善于发言,表达很有条理,有理有据,在下面则努力贯彻领导意图,按领导的要求,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领导计划的任务。这样按部就班,波澜不惊的,她升到了Director。到了这个级别,她认为时机到了,可以开始行动了,于是展开了一系列行动,让人惊掉下巴。她首先拉来一个华人agent,不仅通过这个agent招人,而且更重要的是逐步将公司项目外包给这个agent。我见过这位agent,小个儿,看着比Kate都矮,但自信满满的样子,满办公楼的乱窜,当然了,有Kate撑腰,自信是肯定的了。随后Kate就开始腐蚀拉拢公司高层,居然和一个VP好上了,我的下巴就是在听到这个消息时掉下来的:说Kate色诱,太糟蹋这个词儿,她要长相没长相,要身材没身材,凭什么呢?但不管我们这帮俗人怎么品头论足,人家两个就是好上了,那男的的儿子也在公司里,都快三十好几了,怎们说呢,看来女的只要胆子大,敢上,敢动真的,估计一般的男的都会着道。Kate通过VP男友,搭上了SVP,一通幕后操作,Kate的VP退休,Kate上位成为VP。当时公司都炸了,尤其是几个Director,他们都眼巴巴地盯着VP这个位子,结果悄没声的,叫Kate一把抢过去了,是可忍熟不可忍,一个Director宣布退休,另一个走人,但剩下的则识时务,很快投靠了Kate,被Kate收编。

我的Director走了以后,我也走人了。Kate的一通骚操作,像极了我前面提到的狡猾的Richard,她的那位IBM前辈,大公司里的贪腐,大致都是这个套路,当然这些当事人都会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lucky,自己不会有事,但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呢。

3)、老林

我和老林曾在中科院研究生院一起读书,64期间一起去天安门遛弯、听枪声,后来几乎同时来到北美同一所大学留学,一直来往密切。老林是清华的高材生,据他说他家算是江南世家,祖上世代为官,直到曾祖父,清末进士及第,任金华道台。老林家是化工大院的,与我一样,都是大院子弟,所以一直很谈得来。

那时大陆的留学生大多都住在学校附近,那里不仅住着留学生,还住着各种各样的大陆客,老林住的房子里,就住着些很有趣的房客。第一个叫枝子,红二代,其父曾任成都军区副司令,曾参与西藏平叛,他和聂卫平等红二代是发小,在国内借着父辈的关系经商犯了案子,出逃欧洲,后辗转流落北美。第二个是小何,官二代,其父曾任驻莫斯科和加拿大武官,北二外毕业后即在中联部工作,女承父业,做了共党间谍。她曾吹嘘有过目不忘的能力,现在做会计,白天看到的数字,晚上睡觉时就一遍遍的放电影,睡不着。据她说她在中联部干得没劲了,原打算去总参开的的王府饭店做大堂经理,但后台不够硬,被别人挤了,就想出国。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五眼联盟都是知道她父亲的,死活就是不给她签证,直到64后签证放宽,她才拿到签证。看来那个时候红二代们、官二代们都挺惨的,他们的所谓特权十分有限,哪像现在,能呼风唤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不知道这两位红二代、官二代后来有没有回国乘风化龙大展拳脚。

第三个是两口子医生,男的是中医,女的是西医,这男的很有些名气,倒不是在于中医,而是他是当时国内颇有名气的诗人。据这位诗人说,他上中学时,正赶上文革,学校也没课上,他就回家务农。他祖母讲,娃儿,你洋学也学得差不多了,该学学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玩意儿了,我推荐你一个老师傅教教你中国的东西,于是他就跟随这位老师学习中国文化,儒、道、医、山、命、卜、相,都学了个遍,直到他被保送为工农兵大学生,他后来成为文化界、医学界很有名的一个奇人。他说,他的这个老师很有来历,年轻时曾和毛泽东等人相识,少年得志,很早就位居省长。一次到下面巡视,见到几个县里面刚抓到的所谓赤色分子,其中一个仪表堂堂,颇具儒风,似是一个读书人,就把他单独找来会话。谈话间觉得此人学问甚高,气宇轩昂,将来若逢时运必有大造化,便向县里下面的人发话,讲他是被冤枉的,放他走。49年时,他将他的原配、孩子、家产都移去香港,一个人和年轻的小太太隐姓埋名留在大陆过清贫的生活。一日出行,见到一批人马,为首的一个一见到他便大叫:这不是X省长吗?,他抬头一看,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当年他放走的那个儒生。这个人马上将他请入他的官邸,此人现在正是他所在的省的省委书记。酒席当中,两人免不了要叙叙旧,那人自然要表示一番感激之情。酒后,那人就提议老先生出山,到政协作领导工作,老先生就答应先考虑考虑。回到家后,和小太太一商量,这小太太是老先生的红颜知己,一听就明白了老先生的意思,两人就决定立即动身出走,乘星夜火速逃离。几天后那省委书记见没反应,就差人来探视,一看已人去屋空。省委书记听报后,叹口气,大赞老先生有上古隐士许由、巢父之风。他老师和他一次在村里广场看露天纪录片时,见到统帅林彪,就悄悄对他讲,林彪有几分聪明,但是个小人,难得善终。

我当时听到老林介绍这位名医,也十分好奇,也曾与他见面求医。他号脉断病极准,甚至能描述一些只有我自己知道的身体状况的细节,但方子开了疗效似乎不大。我后来遇到另一位神医,不仅号脉断病极准,而且方子有效,有效到什么程度呢,不仅是感觉上的有效,还有数字为证,他让我自己在家测量我自己的左右手脉搏和血压,让我记录在案,我就看着测量的曲线,左右手的脉搏和血压由不同一天天慢慢变为基本一致,然后神医就说你好了,不用吃药了,这才叫神医。

老林取得博士后海归,在深圳一家科技公司做老总。他那时也曾春风得意马蹄疾,和如今的很多名人、大人物都曾有过交集,但只可惜运气还不够好,看似风起云涌,但终究未能风云聚会,没能成为风口上飞起的大肥猪,看来能成大事确是不易。老林在深圳时曾有过一位女友是任正非的一个秘书,任正非或华为在那个时间段还没有现在这么火,但其大名当时在深圳确已然是如雷贯耳了,据她说,当时华为老人们有个说法,就是任正非没别的,就是会用女人。任正非的老婆的高干家庭对他创业时的助力就不用提了,他开始的时候为了拉公安部交换机的项目,和一位公安部的女干部走得很近。任正非似乎是相当有魅力的人,这位女公安为了他,不惜抛家舍业,最后她的公安老公居然拿着枪去高级酒店,将她从任正非的床上拷了出来!任正非的另一位女悍将叫孙亚芳,华为能有今天,相当程度是孙亚芳的不世功勋,孙亚芳为了他,为了华为,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以至于任正非对她一直深感愧疚。

任正非和前妻生有一儿一女,儿子不太争气,常来公司吵闹要钱,女儿从前台干起,平时默不作声,非常低调,她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孟晚舟。那时任正非,在关键岗位上,用的都是女将,所谓红颜知己。他的这位女秘书说,管她们的女主管,徐娘半老,披肩发高跟鞋,打扮得高雅知性,但绝不允许她管的这些女秘书们打扮出格,只要见到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孩子,就立马给脸色给小鞋穿。不过在当时的深圳,像任正非在华为的那种后宫式的公司管理方式还是相当普遍的。老林说,在深圳,有钱有势的老男人非常吃得开,女孩子们蜂拥而上。我就见过老板和老板太太,老板手下女将兼情人与情人的老公,常常客客气气、亲亲热热的在一起吃吃喝喝的,见的太多了。

老林在深圳虽然创业未果,但娶到了一位美丽可爱的太太,就和太太一起又回到了北美。他曾告诉我,开始他还有些不习惯,因为以前有人奉承他,称他为这个总那个总,而现在没人恭维他了,有些心理落差。但慢慢的,老林就习惯了过来,特别是有了聪明可爱的女儿之后,老林和太太、女儿一起踏踏实实地过起了平凡但安静的日子。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再和他见面,谈的最多的就是准备退休,哈哈,要退休,我们俩一起退休。

前几年令完成和他的合伙人王翎逃亡美国,当时网上充斥着有关传闻,老林告诉我,王翎是他当年的师兄、同事。我问他:这个王翎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他回答:你还真别说,当年还真看不出来。我和他都是宋健的学生,他比我高几届,是师兄。毕业后,我们都在一个部门工作,是同事。怎么说呢,当时他不太善交际,个子高高瘦瘦的,驼着个背,戴副眼镜,搞什么神经网络的研究,大概就是现在AI学习算法的前身,表达能力有限,说话有些结巴,完全一副书呆子的样子,很难想象后来他会卷入令家这么大的一摊子事里面去。当时他太太,名字发音和他的一样,叫王伶,据说夫妻同名同姓不吉利,才从老家来到北京,户口、工作都成问题,他们的孩子才出生,他成天骑个车到处跑关系,也挺不容易的。那时在单位上班的时候,他一个礼拜到办公室也就来个一两天,平时不来。后来没两年我就出国了,也就失去联系了。前几年见到原单位出来的同事,提到这个人,他们讲他搞了个网络公司,专走上层路线,曾经赚了些钱,但经营并不顺利。谁曾想,这个人居然搭上了令家,还成了令完成的哥儿们、合伙人,上了快车道,但可惜还是站错队了,结局很难说!

他接着讲:我们单位出来的,都波澜不惊,自己过自己的日子,但留在国内的,可是个个精彩,有声有色的。有个师兄,土了吧唧,看上去傻乎乎的,当年64的时候,一晚上找不到人,第二天早上如同丢了魂儿似的回来了,据说那天晚上他什么都看到了,被大兵追着打,命大居然一点没事儿,从此他就变了一个人。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此话不假,他的后福真不浅那。他先在中金朱云来手下做,后来自己出来做私募,管的钱有几十个亿,真正的亿万富翁啊!我们室的家在公安部里的高干子弟邹姐,跳槽到光大,当时周小川是她的上司,但没干多久,她就去了美国,拿个学位混了几年,后来又回来找周小川,但那时周小川已经当上央行行长了,就没怎么理她。她就来找这个师兄,这个师兄倒很大方,在北京最豪华的酒店请他们两口子吃饭,吃完了又请他们去天上人间玩。在那里,他就大讲他创业的辛苦,讲当年他是怎么求爷爷告奶奶的死皮赖脸的拉投资、拉项目的,他说,你到我这儿来也可以,你去拉个项目,我让你管,让你负责,邹姐碰了一鼻子灰,又回美国了!你看,咱们在国外混的,就这么受欺负!

我说:没错,但在国内混,难免要和达官贵人打交道。攀上高枝了,固然发的快,但国内那个环境,人际关系复杂,政治斗争险恶,一旦出点子什么事,达官贵人不一定有事,下面的则一定被抛出去当替罪羊了。像你这位师兄王翎,靠山令家都倒了,他卷在里面,肯定得不了好,虽然跑出来了,可没准过两天又给引渡回去了!他说:这倒也是,这里住的安心,也只能这么安慰自己了!

11、后记

一个人的职场生涯里,会遇到很多,各种各样的同事,每到一处,如同旅途上登上一辆列车,到了你的下一站,你离开这辆的列车,这辆列车载着旧同事在原先的轨道上继续前行;你则登上另一辆列车,遇到新的同事,列车沿着另一条轨道向另一个方向前进。人生里的这些同事,有的是镜子,让你看清了你自己;有的是蜡烛,黑夜里发光为你做伴;有的是指路明灯,为你指明方向;有的是火,燃起你的激情;有的是风雨雷电,你或许会惊恐,但你也或许会更加坚强。如果你运气好,你或许能偶尔感受到如父如母,如兄如弟,如姐如妹的温情,哪怕只有一会儿,一刹那,仍将永记于心。

Melee 发表评论于
最后的感悟很好
清漪园 发表评论于
感觉您以厚道之心评价曾经擦肩而过的同学同事和朋友。谢谢您的分享。
Joyfulhouse 发表评论于
是小説還是真實經歷?要是小說,想象力豐富。要是真實,人生寬闊。佩服。
格利 发表评论于
全文跟读,深受教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