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uye

朱棣与壁虎的哭声

不知道当年朱棣诛灭方孝孺十族时候内心有怎样的所思所想,但我知道一定很挣扎,甚至惶恐。我不知道他到底为什么那么拼命,直到我想起一只壁虎。

壁虎是会叫的,这是我小时候亲眼验证过的。我看见一只壁虎在我面前张开嘴巴,叫出声音。

那是童年时候,我在书架后发现一只壁虎。它伏在暗处像幽灵一样一动不动,我看见两只像蛇一样的眼睛,把我吓得一激灵。时值临睡时分,我刻意不去想它,却发现自己再也难以入睡。它爬过来怎么办?它钻进我被窝里怎么办?

我终于还是惊恐地,小心翼翼地挪开书架一条缝隙,捏着一把尺子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壮着胆子猛地戳到壁虎的身上,壁虎想跑却已经晚了,尾巴徒劳地掉落到地上,痛苦地扭曲着。我牢牢地戳在它脖子的位置。它只能扭动着身子,这时候它张大嘴巴,发出像鸟啼一样的凄厉哀鸣。这时候我更加惊慌了,从来不知道一向安静的壁虎竟然还会叫的,于是手更加用力地压过去,壁虎五脏六腑都挤出来了。变成一具尸体落在地板上。我用尺子铲起壁虎尸体,抛到院子里的夜幕里,像是了却了一桩心事,却发现有什么永远地留在我的脑海里。我顿时觉得心里一阵复杂的情绪翻涌而来:害怕、懊悔、如释重负、惊诧自己的残忍……

朱棣团灭方孝孺的时候,心理应该也是类似的,甚至更甚。

我杀死一只壁虎,是在夜里,一个孩子与恐惧对峙时的冲动与自保;

而朱棣要杀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无数人敬仰的读书人,是一群有血有肉、带着哭声和名字的“十族”。

他当然知道那是何等骇人的决定——从宗亲到婴孩,从学子到妇人,哪一个不是无辜?但他必须这么做。

因为方孝孺说了那句“我死不足惜,然中国千年之士气,丧于今日”,他知道这句话会像火种一样,传出去,就会烧死他,不仅仅是他自己,更是父亲峥嵘岁月里的期盼和希冀,是整个新时代传承的荣光与福祉。

他要在这火种点燃之前,把所有可能传火的人、所有记得这句话的人、所有因为这句话而肃然起敬的人,统统铲除。就像杀死一只令我惊恐万分的壁虎一样。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会不会也像我当年一样,从恐惧的梦中惊醒?他会不会也在脑海里一遍遍重演那个读书人张开嘴巴说话的场景?不是壁虎发出啼鸣,而是人说出了决绝。

也许他也惊诧于这叫声,也曾犹豫过那一瞬。可他没有退缩。他一戳到底,把整整一个家族按进了冰冷的血泊里。

当一切归于沉寂,他是否也曾站在宫殿深处,长吁一口气?是否也曾觉得如释重负,却又发觉自己无法回头?

朱棣筚路蓝缕地用自己的一生去证明自己。

他篡位称帝,为了证明自己不是个乱臣贼,他改年号为“永乐”,意为长治久安;

他迁都北京,修建紫禁城,建成今日帝都雏形;

他编《永乐大典》,广收天下典籍,想让后人记住他是个文治武功兼备的皇帝;

他派遣郑和七下西洋,扬国威于四海,让万邦来朝,证明大明的强盛;

他五征漠北,亲自御驾亲征,只为雪靖难之役“兵变篡位”的耻;

他诛方孝孺十族,却又礼遇文臣,扶持东厂,收拢人心,试图掌控士人的笔,替自己正名;

他死在北征归途中,终生未歇。

朱棣死后在另个世界会给朱元璋说什么?我想会是这样的:孩儿这一生,像您一样铁血刚强,却始终不安。我做了什么想必您也看到了。现在,我累了,我太累了,我只想大哭一场。

又或许根本没有什么团聚的另一个世界。只是在他死于征途、魂归故土的那个夜晚,有些声音,在他心里确实一遍又一遍地响起,响起那只沉默不语的壁虎,一生最后的刺骨哭泣。

2025.5.14

西湖孤山 发表评论于
我什么都不杀,全部放出去。
魅力野花 发表评论于
我只杀蟑螂。
壁虎,松鼠,鸟,到我家都是朋友。
如果壁虎到家里,我会放他们出去。
有壁虎在,庭院里没有蚊子,苍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