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肖飞与董袭莹其实没有那么坏
肖飞与董袭莹其实没有那么坏
听说董袭莹在温哥华待产。希望她安心养胎,顺利生产。
刚在网上看到一篇批评肖飞的文章,说肖飞缺乏医德。我认为肖飞在个人生活上的确是有问题,但是医德上的问题,还真谈不上。培养一个好医生不容易,希望能够给肖飞拿回手术刀的机会。
很多人对医德有误解,认为不收红包等,就是医德。其实,医术才是最基本的医德。一个医学书十多年的含辛茹苦,成为以为合格的医生,掌握了治病救人的本领,这才是真正的医德。那些不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思进取却占着医生位置的人,才是真正的缺乏医德。
大家说肖飞缺乏医德,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在手术台上凉了患者40分钟。在主刀医生与护士发生了激烈争吵的情况下,主刀医生暂时离开,缓解情绪,这是有必要的。相反,一边生气一边做手术,才是危险的。而手术室的护士,不顾主刀医生的情绪,同主刀医生争吵,也是不对的。即使主刀医生再错,为了手术台上的患者,也应该忍一忍。
因为我是外科医生,是深有体会的。我年轻的时候,是在手术室护士的骂声中成长的。年轻医生的手术,不是上级医生教会的,都是手术室护士教会的。教科书上没有教你怎么做手术,刚进手术室的时候,的确是一片茫然。
董小姐估计也是被骂急了,没忍住。她可能不知道手术室的规矩。护士就是那么厉害。
我当年当医生的时候,护士的地位是比医生高的。工资差距不大,但护士的奖金要高很多,所以护士的收入比医生高,自然也就看不起医生了。
有一次我看到护士发奖金,就问护士长,你们的奖金比医生高多了啊。护士长瞪了我一眼:你们还靠这个?
董小姐可能没有熟悉手术室的规矩,在手术室,被护士骂是很常见的。你告到护理部也没有用,没有人会向着医生。适应了,就好了。
也有人质疑4+4的问题。4年的医学学习,实际上是够了,关键是要4年后的实践经验。协和的学生,有最好的实践机会,他们成长速度是可以更快一些。手术这样的事情,就是一个手艺活,没有那么神圣。我的老师是当年医院手术最棒的医生,他说:一个脑子灵光一点的钳工,他带三个月,手术就可以做得很好。这个没有什么特别巧的。我前面的博文也说过,在医疗系统,会做手术,或手术做得好,根本就不算啥本事。若干年后,最笨的人,手术水平也同最聪明的差不多。
我读大学的时候,我的一位兄长同我聊天。我问他,我再大学里面要学什么。兄长说,你在大学里面什么都不用学,学好英文就可以了。现在回过头来看,的确如此。现在用到的东西,除了英文,其他的都没有用。我对这位兄长一直很感激。可惜他后来因为医疗腐败被双规了。
加州laoren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野彪' 的评论:
我当然知道培养一个好医生不容易,也没有必要毁掉他。问题是他的所作所为毁掉了自己。
董袭莹如果努力的话,是可以成为一个好医生。但是她走捷径,为了一个她人好意的提醒而耍小姐脾气,您认为她有可能成为一个好医生吗?
本人就事论事,中立而不带任何的偏见,谢谢您的互动。
野彪 发表评论于
回复 'wumiao' 的评论 :
我只是希望能够客观一些而已。我自己在国内做过外科医生,所以,的确是有些同情他们两个。
至于肖飞在情感方面的渣,比他差的有的是。
野彪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加州laoren' 的评论 :
谢谢您的回复。
我也认为这是系统性的问题,这个在我以前的博客里面也讲过,是非常的不公平。
我这篇博客是为肖飞和董袭莹两人辩解而已。
肖飞是正儿八经的协和八年制毕业。培养一个好医生不容易,没有必要毁掉他。
董袭莹如果努力的话,也可以成为一个好医生。
wumiao 发表评论于
为这俩货辩解也不知为什么,只希望有更多的这种4加4给领导们治疗。而且董小姐的本科并不是医学,她只有四年在医学方面学习,所以她屡屡犯错让护士都觉得她非常不专业。
欧美的医生能拿到执照,不死也得扒层皮。但是因为看病人少,所以不如国内的医生临床经验多,再加上欧美的医疗手续太过繁琐,医生看病人,病人看医生,都隔了很远。
加州laoren 发表评论于
真不知道这位作者想表达什么?他们的医术是否精良,道德是否高尚,自有公论,轮不到你来胡言乱语。
人们关心的是系统性的弊病。一个医生可以如此的专横、跋扈,为所欲为,如此对待病人,还谈得上有什么道德?这样状况发生,一定是有样学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没有所谓大佬作他的靠山,他有这个胆量?这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不是吗?
山地羊0822 发表评论于
雪狗2014 发表评论于 2025-05-12 13:01:38
回复 '山地羊0822' 的评论 : 听是米国和加拿大的医学院不好混进去,混出来更难
######
是的。在美国,住院医生(即医学毕业后的实习医生和专科培训医生)受到严格的工作时长限制。根据“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GME)的规定,住院医生的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0小时,这一限制是为了减少疲劳、提高医疗安全性,并保障住院医生的身心健康。
该80小时上限是以四周平均计算的,包括所有临床工作、值班、行政任务和授课活动。此外,还规定:
连续工作不得超过24小时(可以再加4小时用于交接病人,但不得用于新任务)
每7天必须有1天休息(不能安排轮班)
夜班轮转也有特定限制,避免过度疲劳。看看这种保护性规定,就知道如果不保护,住院医的工作强度有多大。所以,在美国,获得医生资格是一段非常艰难的人生历程。
gururu 发表评论于
董不算坏?以董的背景哪里不可以混?非要混性命交关的医学?肖不够坏?利用职权各种谋私。
西湖孤山 发表评论于
佛说用慧眼看世界,皆是因果,一切都是报应。慈悲心看世界,都是可怜人。阿弥陀佛。
雪狗2014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山地羊0822' 的评论 : 听是米国和加拿大的医学院不好混进去,混出来更难
山地羊0822 发表评论于
肖和董有多坏,明白人并不介意,而且实际也不是批评他们个人,因为那都是八卦,尽管他们俩个也算不上什么道德高尚和医术精良。大家是在批评这个制度和培养体系从行政到“科学”的缺失和故意的不完美。治病救人的事情竟然如此儿戏,还有什么不可儿戏?您老人家上医学院只是认识到英语重要,不知道花了多少时间在学业务?那要是按这个逻辑,美国的医学生也不需要学英语,估计也不需要学什么医学知识,纯属“躺赢”。所以,结论是:美国的医学院太好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