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中西医之争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且争议不断的话题。然而,我们需要清晰地认识到,中西医之争本质上是一个具有诱导性的假问题,很难通过争论得出明确的结果。
医学的核心目的是治病救人,其唯一的判断标准就是能否有效地治疗疾病。但现实中,人们常常用地域来区分医学,将其分为 “中医” 和
“西医”。这种做法其实是民族主义情绪在作祟,它预设了一种敌我对立的氛围,是不合理的。
实际上,全世界的古代医学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
以中医为例,它强调不能暴饮暴食,提倡食用清淡、让人感觉舒服的食物,认为康复应顺应自然规律。而古希腊医学之父希伯克拉底也提出
“让食物成为你的药物,让药物成为你的食物”,古罗马医学家盖伦同样认为简陋可口的饮食对健康更有益。
此外,放血疗法在民间也有体现,比如老太太给发烧小孩扎中指放血退烧,这和古罗马的方法类似。这表明在古代,不同地域的医学都在探索如何维护人体健康,有着相似的思考方向。
到了 17 世纪,传统医学迎来了重大变革,迈入了现代医学阶段。
英国医生威廉.哈维通过解剖人体,深入认识了人体结构,这一举措带来了一场全新的医学革命。西医实际上包含了西方传统医学和西方现代医学,西方现代医学是在批判和继承西方传统医学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而来的。
那么,中国是否有现代医学呢?答案是肯定的。
清末名医伍连德在抗疫过程中,最早提出了戴口罩、分餐制等理念,这些都是典型的现代医学理念。
屠呦呦在治疗疟疾时,从古代医方中获取灵感,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实验,最终提炼出了青蒿素。她运用的是现代医学的理念和方法,是当之无愧的了不起的现代医学家。
“中医” 和 “西医” 这种分类方式天然地预设了对立情绪,并不科学。如果我们用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来划分,就会清晰许多。
不管是来自哪个地域的医生,使用何种方子,都应该用现代人的思维和认知进行重新检验。对于那些有效的方法和药物,我们应该保留并进一步研究和发展;而对于无效的部分,则应果断抛弃。同时,我们要借助高科技手段来提升治疗方法,充分发挥传统医学的最大价值。
倡导科学的医学态度
我们提倡现代医学,并不是要反对中医,而是要用现代思维来审视中医。中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其中必然有许多有用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挖掘和传承。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医中也存在一些可能已经过时或无效的内容,我们需要进行自然的筛选。
医学不应该存在中西医的对立,而应该有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有效和无效、医生和骗子的区分。在医学领域,打嘴炮式的争论是没有意义的,真正重要的是能够治病救人,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中西医之争不应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我们应该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医学的本质,以科学、客观的态度对待不同的医学体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共同推动医学的进步和发展,让更多的人受益于医学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