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写过一部“交易的艺术”,虽然他逆袭的故事非常精彩,但从他上台100天的表现来看,没发现他有什么过人之处,倒是在玩威慑方面,把牌玩砸了。
查了下字典,中文“威慑”可以对应的英文词,有threat, deterrance, intimidation.窃以为,最确切的应该是deterrance, 台湾的翻译更确切,是“吓阻”。
美国对中国的首要的战略目的,是吓阻中国吞并台湾的企图。半个世纪以来,主要的威慑手段是军事,但从2017年以后中国的区域反介入手段日益成熟,并用东风16和26导弹演示了一番,能在800-2000公里外准确击中移动的靶船,这使得美国要用航母战斗群来加入台海战斗的风险剧增,军事介入已不具可行性。于是,对中国最大的吓阻,只剩下经济制裁。中国对美国有几千亿的贸易顺差,一旦中断,对中国经济的打击可想而知,而这是中国要进攻台湾最大的忌惮。
但这次贸易战一开打,特朗普就甩出王牌,把对中国的关税加到145-245%,实际上处于贸易禁运的状态。但中国发现,这样已经快一个月了,不但没把中国怎么了,倒是让美国骑虎难下。这个威慑就此完结了!以后中国真的打台湾时,经济制裁已经失去了吓阻作用!
另一件事,就是对伊朗及其附庸,也门胡塞武装。特朗普的中东政策背离了其美国第一的方针,变成了以色列第一。是的,以色列在对黎巴嫩真主党的斗争中干得漂亮,把真主党连同叙利亚一锅端了,伊朗失去其对以色列的威慑。因此,以色列就忽悠美国,趁此机会彻底解除伊朗核武装,如果伊朗不从,就趁机灭了伊朗。
特朗普在上台一个月左右,就发动了对胡塞武装的攻击,并对伊朗下达了类似最后通牒的宣示:马上谈判,解除核武器,否则就把伊朗炸回地狱。美国给个范式,是利比亚模式,大家都知道,利比亚的卡扎菲交出了核试验所有材料和设施,却落得个被人捅菊花的下场,这是伊朗无论如何无法接受的。
特朗普太轻率了,威慑的目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如果要演示一下,也应该让对方看到自己的厉害而不是自己的弱点。美国出动两个航母联队,在一个半月内进行了近一千次空袭,但胡塞并没有屈服的样子,其导弹,无人机照样天天出动,有次还迫使美国航母紧急机动,把一架飞机摔下了海。迫于胡塞导弹的威胁,航母联队被迫在800海里外,这样飞机无法深入也门境内,而长程的无人机,也被也门接连打下。昂贵的反导武器去拦截廉价的无人机,显然无可持续性。要把胡塞打趴下,可能没一年半载都不行,这让伊朗看到美国的弱点,你连胡塞都拿不下,还想拿我,于是,在谈判席上就强硬起来了!
所以要威慑,吓阻,就是因为自己没有足够实力,或没有意愿去和对手进行真正的战斗,而利用一些表象,去吓阻对手。最典型的就是诸葛亮的空城计。很多情况下,威慑都是心理上的,而非实质性的,实施者需要避实就虚。威慑起作用的时候,是还没发生的时候,是对手有很多顾虑的时候。
其实美国在历史上,把威慑,制衡玩出了专业水平,美苏的一系列博弈中,美国都是技高一筹,最后完胜!特朗普的第一任期中,得益于当时他还是依赖共和党的建制派人才的,所以在经济上,国际政治搞得都不错,这也是特朗普本届能当选的一个原因,因为很多人知道他上一任不错,这是个很好的credit。但这一届,他的班子没有深耕某个领域几十年的经验丰富的老手,而且都是他的迷弟,或马屁精,用草台班子来描述也不为过,很多政策都制定得非常业余。
现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是几代美国政府有连续性地逐步建立起来的,有连贯的底层逻辑和政策连续性。特朗普对美国的破坏,可能是实质性的。但愿他在接下去的时间内,能回归常识,把制定和执行政策的主导权交到专家手里。好的领导,自己只掌握路线,战略,而把战术性,技术性的问题交给专家去解决。二战中,斯大林开始什么细节都管,结果大败,以后把指挥权交给了朱可夫等专业军人,情况好转,最后取胜;而希特勒在形势不好后,直接接管指挥权,结果越打越衰,最后战败。中国内战中,美国顾问就批评蒋介石,说毛泽东不像你有飞机,他是让将军们自己去决定如何作战;而你有飞机,频频出现在前线,经常干涉团一级的指挥,这怎么能打胜仗?
最后讲一下我自己经历过的”威慑“:小时候,我的弄堂里,有个长得特别胖的小孩(可能是一种代谢病),大家都很怕他,他也非常骄横跋扈,看别人都怕他,他以为他真的很厉害了。有一次,我和他在玩的时候起了冲突,他嗓子就大了起来,说着说着就朝我打了过来,我本能地反击,不想见我还手,他反而怕了,而且他是虚胖,马上气喘得不行,倒在地上脸都发紫了,大家赶快叫人来救他。救是救过来了,但他的威慑从此失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目的是威慑,千万不要轻易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