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uye

中年的他像一座桥, 扛着三代人的重量

地主杂谈


做一个眉宇间写满风调雨顺的人,安静于暖,安然于心,不急不燥,清淡欢颜。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前些日子,家里发生了一件事,说起来不算惊天动地,只是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有些中年人活得太难了。

住在杭州一家养老院里的伯母,今年已经九十多岁高龄了,身体一直硬朗,鹤发童颜。有天,她执意要出门买点儿东西,护理员劝不住,只得陪她一起出去。可没走多远,伯母就不慎摔了一跤,导致盆骨骨折。高龄加骨折,对许多人来说,意味着不可承受的风险。伯母是活得明白的人,也听得进去劝,接受了手术治疗。手术前,她交代了几句“万一出事”的话,让人不禁心头一紧。幸运的是,手术很顺利,没多久就出院了,后期的康复由养老院负责。

照料伯母整个住院过程的,是她的大外孙,也就是我的大外甥。尽管雇了护工,但还是需要他亲自操持住院、手术、出院的每一个环节,医院里一有问题,第一时间找的就是他。护士们都夸大外甥孝顺,可他只是淡淡地说:“没人管,只有我上了。”简短的两句话,看似轻描淡写,却让我感觉压迫感。那一刻,大外甥肩上的重担仿佛具体化了,我看到了他多年来为家庭默默付出的辛劳。

伯母并非没有其他亲人,她有三个女儿。但现实往往比血缘更复杂 - 她们都因种种原因,无法真正照料这位年迈的老母亲。

大女儿,也就是大外甥的母亲,七十来岁了,身体欠佳。去年也曾因摔倒造成盆骨骨折,虽然手术成功,恢复得不错,不过行动依旧不是那么自如。大外甥的父亲腿脚也不好,早被医生建议做膝关节手术,可因为害怕手术,迟迟没有行动。

二女儿远居外地,身体状况也不好,偶尔带着女儿回来看望伯母,却无法提供稳定的照顾。

令人遗憾的是住在同一座城市的三女儿。几年前因房产和钱财的问题,她与伯母之间闹出了矛盾,关系一度破裂。尽管最终财产几乎都归了她,但情分却没能维系下来。从那以后,伯母就再也无法在她家落脚了。她的儿子在伯母住院期间偶尔前来探望,只是看看而已。

伯母自从没有了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后,只能在大外甥家和二女儿家间辗转寄居。这些年,伯母在大外甥家享受着四世同堂,充满了温馨。直到去年的一天,大女儿一跤摔伤,无法再照料伯母,才把她送进了养老院。

我常常在心里感叹:许多中年人,尤其是像大外甥这样的中年男人,上扛长辈衰老的重担,下撑子女成长的希望,还要兼顾事业的发展,真是家庭和事业两头压。那些本该分担责任的亲人,却因种种原因早早退场,只留下大外甥独自扛起一切。

这大概是许多中年人的共同命运吧,他们像一根默默承重的梁,撑起一个风雨飘摇的家。父母的病、孩子的学业、生活的漏洞,全靠他们一点点去填。他们不抱怨,不喊累,只是日复一日地坚守。

在旁人眼里,作为独生子女的大外甥总是给人精明能干、乐观开朗的印象,似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轻松应对。我有时会想,肩膀再硬,也总有发抖的一刻;可心里装着一家老小,他不敢放手。

人到中年,最悲凉的,是在你身心俱疲的时候,才发现竟无处可以依靠;最令人寒心的,是你所有的付出,从未被放在心上,只被当作理所当然。我只能一声叹息,人啊,不能太懂事了。太懂事的人,总是忘了自己的感受,什么事都去扛,结果谁都觉得你能扛。最终,那些责任、义务,甚至那份无言的爱,慢慢变成了无形的枷锁,压得你疲惫不堪,连反抗的力气都没有了。

大外甥不能也不敢倒下,因为他知道,一旦自己撑不住,身后的家,也就塌了。

 


图片由AI制作,原创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谢谢鼓励!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康赛欧' 的评论 : 现实中会有这样的孩子, 就像你说的, 是来要账的。 :)
==“从道德逻辑来说,谁继承了父母的房产和存款,就应承担更多赡养责任。然而现实中,有人得了好处却推卸义务,甚至理直气壮,真让人看不下去”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康赛欧' 的评论 : 这一段写得和总结得特别好。
==“养老院的本质,是用专业的服务来代替家庭照护;。。。”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回复 'fonsony' 的评论 : 老大,老二看在是亲戚的份上就算了,其实伯母还是偏心,她没说打官司,谁敢打。
fonsony 发表评论于
打官司,要回錢財.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养老院的本质,是用专业的服务来代替家庭照护;对于有失能、失智、孤独、无人照顾的老人,这是现实可行的,甚至是更好的选择。很多现代化养老机构提供营养配餐、定期体检、娱乐活动,甚至心理疏导。

但养老院也有它的局限,比如人手不足、从业者素质参差、运营成本高等,不能把期望值设得太高。对养老院的理性认识,是一种成熟社会和成熟的人所应具备的态度。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我能理解有些人对养老院的担心,确实有不好的个案。但不能因此否定所有养老机构。很多养老院其实做得很用心,也让老人得到了更专业的照护。选择养老方式,关键是看是否适合老人,而不是用情绪来判断。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很多人对“把老人送养老院”天然有情绪,因为传统观念里认为这是“不孝”;可现实是,有些家庭把老人留在家,却没有时间照顾、缺乏耐心、甚至让老人独自忍受病痛与孤独。表面陪伴,实则忽视,这样的“家养”也未必是爱。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无法弄' 的评论 : 我认为送老人去养老院是个值得考虑的选择。那里有专业护理人员,老人能参加不少的活动、结识新朋友,生活会更有保障。相比之下,请保姆虽然是种方式,但目前国内保姆行业良莠不齐,需要特别慎重挑选。而养老院作为市场化机构,接受政府监督,比如民政局的监管,相对更规范。养老服务也是一种付费服务,我们应理解其商业属性。对于经济困难的老人,国家设有福利院,这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

无法弄 发表评论于
这种状况真是无奈,不过还有人在跟前,真是万幸。我娘也快90了,我跟我姐都发愁,我俩不在她身边,我哥固执、听老婆的,不知道以后怎么办……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每天一讲' 的评论 : 伯母有女儿,女婿,还有外孙,外孙女,重外孙和重外孙女,怎么也轮不上我呀,呵呵。。。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每天一讲' 的评论 : 是啊,活得要有质量。我妈所在的养老院,我感觉整体服务还是不错的。有些护理员是年轻的00后,都有护理专业的文凭,沟通起来比较亲切直接,也有一些中年护理员,经验丰富。不同年龄层的护理员在服务方式上确实有些差异,但整体都还算尽职尽责。
每天一讲 发表评论于
大外甥不能也不敢倒下,因为他知道,一旦自己撑不住,身后的家,也就塌了。
===========

不要紧,有小康,你什么时候再雄赳赳气昂昂跨过太平洋?:-)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每天一讲' 的评论 : 说的是,伯母那时被迷惑住了,好在有退休金和医保,要不真麻烦了。
每天一讲 发表评论于
我有时在想,人如果身体有各种慢性病,死不了,活不好。再长寿90多奔100,又有什么意思,过得没有质量,自己活得受罪,小孩也被拖累。至于养老院,又不是活雷锋,谁在乎,不活活气死就谢天谢地了
每天一讲 发表评论于
令人遗憾的是住在同一座城市的三女儿。几年前因房产和钱财的问题,她与伯母之间闹出了矛盾,关系一度破裂。尽管最终财产几乎都归了她,但情分却没能维系下来。
=================

小康,问题还是出在你伯母身上,人还活得好好了,和孩子谈什么房产和钱财问题,这不是制造家庭矛盾吗?只能怪自己,可怜大外甥了,老实人吃亏啊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从道德逻辑来说,谁继承了父母的房产和存款,就应承担更多赡养责任。然而现实中,有人得了好处却推卸义务,甚至理直气壮,真让人看不下去。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是这样的。 上小学的时候, 我妈妈就说过, 不要那么聪明能干, “智者是愚人的奴”。
---------------------------------------------------------
京妞的妈妈很有智慧。想起了这么一句话:能者多劳,用在大外甥身上挺合适的。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看来老人要把财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当然这也和人有关。 一个和尚挑水吃, 一个和尚抬水吃, 三个和尚没水吃。 孩子多了矛盾也多, 老人摆平各方关系不容易呢。
--------------------------------------------------------------
京妞说的没错。有的子女表面一套,甜言蜜语,结果一旦掌握了父母的财产就翻脸了,令人寒心。我去杭州,都不见老三他们一家。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这篇文有点沉重。 大外甥真不错。 真是三代人的重担一肩挑, 太不容易了。
----------------------------------------------------------
我其实只是在描述一个家庭的现实,没有刻意渲染什么。忽然想起一句老话:有的孩子是来报恩的,有的是来讨债的。想想挺感慨。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太爱北京了' 的评论 : 你哥嫂很孝顺,照顾老人非常的不容易,这不只是精神层面的付出,体力也得跟得上。许多老人希望子女能时常陪伴在身边,可现实中往往做不到,结果反而成了彼此的折磨。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人到中年,最悲凉的,是在你身心俱疲的时候,才发现竟无处可以依靠;最令人寒心的,是你所有的付出,从未被放在心上,只被当作理所当然。我只能一声叹息,人啊,不能太懂事了。太懂事的人,总是忘了自己的感受,什么事都去扛,结果谁都觉得你能扛。”, 是这样的。 上小学的时候, 我妈妈就说过, 不要那么聪明能干, “智者是愚人的奴”。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两 个和尚抬水吃。 :) typo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看来老人要把财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当然这也和人有关。 一个和尚挑水吃, 一个和尚抬水吃, 三个和尚没水吃。 孩子多了矛盾也多, 老人摆平各方关系不容易呢。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这篇文有点沉重。 大外甥真不错。 真是三代人的重担一肩挑, 太不容易了。
太爱北京了 发表评论于
我的哥嫂就像你外甥一样承担起我爸和我小姨的养老,我姨妈的独生子一家在香港生活,她老人家不想跟着去那边就独居在北京,儿子经常回京但小姨有病有事也常顾不过来,小姨看病有时请陪诊有时我哥陪着,哥嫂怕她寂寞周末还经常去她家给她做饭陪老人一天,最近他俩本来计划旅游但小姨家楼里要加装电梯需要有人在家张罗他们只好取消度假去给小姨帮忙,小姨的儿媳妇生完孩子就没再上班也没照顾过我姨妈一天,她比我嫂子人品差远了。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是啊,伯母看错人了,以前以为养老之事就交给老三了,可现实是残酷的。

晓青 发表评论于
太不容易了!
伯母应当早点去养老院,不至于跟女儿闹翻,住在女儿家问题就会多,不像独生子女没有财产纠纷。
登录后才可评论.